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
 
教师风采
当前位置:首页
>教师风采>批注读后感
 
为什么叫苏东坡
周国平

出 处

 

浏览量

 

录入人

 

录入时间

 

也许,多数人像我一样,更喜欢叫苏轼为苏东坡。

但是,一定会有不少人,不知道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。我们先从被称为“天下行书第三”的《寒食帖》开始说起。苏轼的《寒食帖》被认为是宋人美学的最佳范例,千年后的今天,它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不朽经典。


这个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三年写的,黄州这个地方成为苏轼人生最重要的地理坐标,他在这里一共生活了四年。这里也是苏轼成为苏东坡的地方。

苏轼历经“乌台诗案”之后,贬谪到黄州,他的心情我们可以想象,但不能体会。苏轼到黄州的第一年是非常苦闷的,寓居在定慧院,没事就抄抄诗,或者四处闲逛。一次,他信步乱走,在杂花丛中看见一株海棠,那海棠花开得正艳,这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:海棠花向来是富贵之花,怎么会来到此地呢?我怎么会流落于这样的偏僻之地呢?

这一年,苏轼过得的确很郁闷,很无聊,很寂寞。他在定慧院写下了这首我们都熟悉的《卜算子》:

缺月挂疏桐,

漏断人初静。

谁见幽人独往来,

飘渺孤鸿影。

惊起却回头,

有恨无人省。

拣尽寒枝不肯栖,

寂寞沙洲冷。

此刻的他就是寂寞中的孤独者,幸好还有他的儿子相伴,才不至于无聊透顶。

 时间是最好的良药。苏轼在熟悉了环境之后,加之家人的到来,从定慧院搬到临皋亭,一家人团聚,有了自己的居所,心情自然也就舒服些了。

可是一大家子人,怎么在这个地方生活下去,是一个问题。苏轼把一个月的钱分成三十份,每天花其中的一份,决不能超支,多余的则扔进存钱罐买酒吃。那时的苏轼就像是罪犯,朝廷只提供一点微薄的实物配给,正常的工资是不发的。而苏轼过去没有多少余钱,带来的钱省吃俭用也就足够生活一年。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?

妻子朋友都担心未来怎么过日子,只有苏轼淡定如常:“至时,别作经画,水到渠成,不须预虑。”到了这个地步,苏轼就是苏轼,这就是乐观派的苏轼。

苏轼想到自己种地,当一回农夫来养活自己的一家人。但是作为被贬谪的官员,想要一块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黄州城东一块荒芜的坡地,经过好朋友马梦得的一番努力,终于成为了苏轼家的自留地。放火烧野草,开垦坡地,种植粮食,成为了苏轼的日常生活。苏轼自此号称“东坡居士”,苏东坡由此而来。

第一年就有了大麦收成,苏轼可谓高兴得像个孩子。有了土地,苏轼真的成为了耕作的农夫。他自己曾写过这样的诗句:

去年东坡拾瓦砾,自种黄桑三百尺。

今年刈草盖雪堂,日炙风吹面如墨。

一切都放下时,心境自然宽阔。在黄州,苏东坡不仅成为农夫,更成为一名美食家。“东坡肉”便是出自苏轼之手,发源地便是天高皇帝远的黄州。宋朝,一般富贵者吃的羊肉,其次是牛肉,猪肉是没有人吃的。而老百姓又不懂得如何烹饪猪肉,因此猪肉价格便宜。苏东坡没有钱吃羊肉,那就发明一种新的吃法——东坡肉。苏东坡不仅吃了肉,还发了一条朋友圈:

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

估计是朋友圈的力量,千年后的今天,“东坡肉”名扬四海,当你夹起一块“东坡肉”时,是否能联想苏东坡黄州的故事呢?最起码,我们知道了苏轼为什么号称“苏东坡”了吧?
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 网站备案号:浙ICP备16026084号-6
地址:桐浦镇桐浦村 邮编: 建议在1024*768的分辨率下观看本网页
电话:0577-65430013 Email:rajyj@sina.com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